网上有关“为什么新制度下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入而不是补贴收入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为什么新制度下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入而不是补贴收入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政府补助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收益法与资本法。所谓收益法是将政府补助计入当期收益或递延收益;所谓资本法是将政府补助计入所有者权益。收益法又有两种具体方法:总额法与净额法。总额法是在确认政府补助时,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而不是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余额或者费用的扣减。净额法是将政府补助确认为对相关资产账面余额或者所补偿费用的扣减。政府补助准则要求采用的是收益法中的总额法,以便更真实、完整地反映政府补助的相关信息,并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要求通过“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收入”和“递延收益”科目核算。“递延收益”科目就是专为核算不能一次而应分期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而设置的。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与资产相关或与以后期间收益相关的,先计入“递延收益”科目,然后分期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x0d\\x0d\新旧比较与衔接\x0d\一、新旧比较\x0d\政府补助准则是在对财政部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等相关会计制度(以下称原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基础上完成的,政府补助准则与原制度相比,主要变化如下:\x0d\(一)统一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x0d\原制度中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没有统一,有些采用收益法,如按销量或工作量收取的定额补助计入补贴收入;有些采用资本法;有些采用总额法,如先征后退的增值税计入补贴收入;有些采用净额法,如将实际收到的财政贴息冲减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等。\x0d\政府补助准则统一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要求采用收益法中的总额法处理,将政府补助均全额计入收益(“营业外收入”或“递延收益”)。\x0d\(二)明确了政府补助的概念和分类 \x0d\原制度规定,具有专门用途的财政拨款,在实际收到补助时先计入专项应付款,待项目完工时,形成资产的部分转入资本公积,不形成资产的部分予以核销。\x0d\按照政府补助准则的规定,首先需要判断这项拨款属于政府补助,还是政府的资本性投入。属于政府补助的,应当区分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分别进行会计处理,计入当期收益或递延收益。属于政府资本性投入的,仍通过“专项应付款”科目核算,形成长期资产的部分转入资本公积,未形成长期资产的部分予以核销。\x0d\二、新旧衔接 \x0d\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首次执行日,企业对于已经确认的政府补助,不予追溯调整。
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实际收到包括退还的补贴收入,以及按销量或工作量等和国家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如果企业执行新准则,计入“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收入”。补贴收入属损益类科目,期末其余额应全部转入本年利润。
关于“为什么新制度下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入而不是补贴收入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钞明硕]投稿,不代表克拉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elaima.com/kela/143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克拉号的签约作者“钞明硕”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为什么新制度下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入而不是补贴收入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为什么新制度下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入而不是补贴收入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
文章不错《为什么新制度下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入而不是补贴收入了》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