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近现代人物介绍(14)

网上有关“安徽省近现代人物介绍(14)”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安徽省近现代人物介绍(14)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杜彪(1914—1986),原名杜化升。生肖:虎。安徽省六安县人。

1929年参加“六霍起义”,1931年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县农民赤卫军战士、队长,红25军第73师第277团排长、师警卫营政治委员,红31军第92师第276团连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根据地的反“围剿”和反“围攻”,以及红四方面军长征并三过雪山草地。

全国抗战时期,先后任八路军前方总部特务团连指导员,八路军129师新编第1旅第1团营长,延安中央党校学员(1943)。

抗战胜利后赴东北,相继任冀热辽军区第19旅副参谋长(参谋长宋维藩),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第11师参谋长(师长蔡正国、周光,政委李丙令),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1师第31团团长(政委马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第122师第364团团长。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解放军第41军第122师副师长,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学员,解放军海军厦门、汕头水警区司令员,海军福建基地副司令员(1958),海军东海舰队司令部副参谋长(1964)、代参谋长(1969),海军上海基地司令员(1969—1978)、基地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杜新民(1903—1970)。生肖:兔。安徽省凤阳县人。

早年曾在家乡私塾和山东省立模范小学读书。

1923年入北洋陆军当兵,后任国民军第1军班长、排长,西北军第10旅参谋、营长,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2挺进军军官教导团总队长、团长。

全国抗战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42军第157团团长;参加了娘子关和台儿庄对日作战。

1939年春秘密加入中国***,1940年春遭国民党顽固派软禁(失去组织联系)。

1941年恢复自由后,任汪(汪精卫)伪和平救国军第1军教导团团长。

1942年重新加入中国***,1944年任汪伪和平救国军第1军第18师师长。

1945年9月20日率第18师起义。历任豫东人民自卫军总指挥,华中军区解放第2军军长,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第二副司令员(司令员兼政委张震,第一副司令员饶子健),华东军区高干研究院副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教育长(教育长张崇文)、第2总队教育长。

新中国成立后,相继任华东军区防空部部长,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司令员(1950)、副司令员(1950—1951),解放军第12步兵学校副校长,山东省林业厅副厅长。

汪乃贵(1905—1991)。生肖:蛇。安徽省金寨县人。

1928年加入中国***,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乡赤卫队中队长,红军商城独立团连长,红25军第73师副营长、营长,鄂豫皖红4军第10师28团团长(政委林泉友)、师长(政委甘良发),红30军第90师师长(政委贺立池、何重之);参加了鄂豫皖、川陕根据地的反“围剿”和反“围攻”,以及红四方面军长征。

1936年秋第三次走出草地后参加西征,任红30军第89师师长(政委张文德)。

1937年春西路军作战失利后,他经辗转跋涉到达延安。

全国抗战时期,先后任八路军129师第385旅769团副团长(团长陈锡联)、师游击支队支队长,129师新编第385旅副旅长(旅长陈锡联,政委谢富治),129师东进纵队第8支队司令员(政委李定灼),129师新编第10旅副旅长(旅长范子侠,政委赖际发),延安中央党校学员(1942),“抗大”总校上干科科长(政委李呈瑞),新四军湘鄂赣军区东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刘士杰),新四军第5师第13旅副旅长(旅长周志坚,政委周志刚)。

抗战胜利后,相继任中原军区第2纵队第13旅副旅长(旅长吴世安,政委周志刚),鄂西北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张秀龙,政委张力雄),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第35旅旅长(政委谢振华、万众一、王直),赣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肖元礼,政委徐运北)。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贵阳警备区司令员兼公安军第8师师长,贵州公安总队总队长,贵州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5—1965),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汪少川(1915—2002)。生肖:兔。安徽省金寨县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共青团霍山县区委书记,红25军营部文书、团部总支书记、团部秘书,黄冈武工队队长兼指导员,中共黄冈中心县委书记;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

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主力先后进行战略转移后,他留在鄂豫皖坚持了艰苦的游击斗争。

全国抗战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4支队手枪团政治委员(团长詹化雨)、挺进团副团长(团长成钧,政委彭胜标),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独立第4团政治处主任(团长罗占云),淮南抗日游击纵队政治委员(纵队长郑抱真、梁从学),淮南军区嘉山总队政治委员(总队长杨家恩),新四军第2师第6旅兼淮南路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司令员陈庆先,政委黄岩)。

抗战胜利后,相继任中共嘉山县委书记,淮南军区第4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司令员陈庆先,政委黄岩),华东军区新兵训练处政治部主任(处长贺敏学)、军区后备兵团政治部主任(司令员林维先),苏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司令员张震东,政委肖望东)。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苏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江苏军区政治部主任(1952—1955),解放军第31军政治委员(1955—1964),国务院建筑工程部常务副部长(1965—1970)兼政治部主任,四川“三线”建设指挥组副组长,国家交通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1978—1982),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周骏鸣的捐弃前仇

牺牲的将领:

杨靖宇 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赵尚志 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副总指挥

许亨植 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总参谋长 第3军军长

李红光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

吉鸿昌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2军军长

[编辑]八路军阵亡团以上干部

(部分八路军阵亡团以上干部名单. (缺44年和45年))

左权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

张友清 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长

马玉堂 八路军渤海军区司令员

魏大光 八路军120师独立2旅旅长

洪麟阁 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兼第1路总指挥

陈宇环 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

刘连科 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

段世曾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第2师师长

陈锦秀 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团长

理琦 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军政员会主席

王友德 八路军总部野战医院院长

刘礼年 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政委

王平陆 冀东抗日联军1支队司令员兼中共冀热边区特委书记

陆省三 八路军鲁东游击第7支队政委兼中共鲁东地区工委书记

叶成焕 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团长

王育民 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津浦支队 政 委

秦进乐 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参谋长

张襄国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易县游击支队支队长兼 政 委

韩明柱 八路军鲁东游击第8支队副司令员

金道松。八路军後方留守兵团关中军分区副司令员

杨靖远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司令员

宣侠父 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议

那恕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1支队政治委员

杨万林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第1师参谋长

温健公 河北抗日民军政治部主任兼总秘书长

黄政 八路军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4支队副支队长

李剑卜 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2支队参谋长

邓永耀 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

陈生庆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司令员

鲍辉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政治部主任

高唏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政治委员

蒋洪高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九龙支队支队长

苏苏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第1支队参谋长

马耀南 八路军山东纵队3支队司令员

黄胜斌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政委

郭征 八路军120师独立1旅参谋长

王铭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察绥1支队政治部主任

胡一新 八路军雁北6支队政委

馀化臣 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

董少白 八路军山东纵队12支队政治部主任

杨铁成 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

牟光义 八路军鲁东游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

曹志尚 八路军鲁西军区汶郓钜嘉游击支队副支队长

阎祖皋 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军分区第2支队参谋长

姜林 冀热察挺进军冀东军分区第2支队政治部主任

彭德大 八路军120师大青山骑兵支队政治部主任

冷赤斋 八路军冀南军区2分区副司令员

闻允志 八路军第2纵队1旅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1分区政委

李荣 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董天知 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3纵队政委

徐秋 八路军鲁西军区2分区副司令员

王溥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司令员

郝玉明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游击军政治部副主任

马振华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政委

郭建中 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晋西北军区8分区太原支队副政委

苏精诚 八路军129师386旅政治部主任兼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

张铎 八路军山东纵队5旅政治部副主任

贾源. 八路军冀中军区任河大支队政委

朱宝琛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察绥游击支队参谋长

杜希龄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

晏显升 八路军120师兼晋西北军区洪赵游击纵队司令员

杨忠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

刘海涛 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员兼滨海军区9支队司令员

刘涛 八路军山东纵队蒙山支队政委

戴克信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巨南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

王立人 八路军115师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

曹有民 八路军冀中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

刘子超 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长

张宝龙 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4支队支队长

熊德成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2分区参谋长

郭国言 八路军太行军区3分区司令员

范子侠. 八路军129师新10旅旅长兼太行军区6分区司令员

包森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

刘德明 八路军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

杨成德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3分区司令员

陆升勋 八路军山东纵队1支队副司令员

刘诚光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刘诗松 八路军129师新7旅政治部主任

郭六顺 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委

杨宏明 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司令员

孙益民 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政治部主任

陈元龙 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副主任

孙开楚 八路军後勤部军工部政委

彭光 八路军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3纵队兼太行军区政治部副主

谢瀚文 八路军後勤部政治部主任

肖伟成 八路军太行军区供给部副部长

常德善 八路军冀中军区8分区司令员

王远因 八路军冀中军区8分区政委

袁心纯 八路军冀中军区9分区政治部主任

王炳三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分区政治部副主任

石景芳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1分区军区司令员

杜子孚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分区政委

熊德臣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2分区参谋长

魏金山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8分区政治部主任

孔庆同 八路军冀中军区8分区司令员

汪洋 八路军鲁中军区政委

王泊生 八路军冀南军区6分区副政委

赖国清 八路军鲁南军区3分区政委

于寄吾 八路军胶东军区3分区政委

于一心 八路军胶东军区3分区参谋长

王至发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3分区政治部主任

.王东福 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委

唐克威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水东军分区政委兼水东独立团政委中共水东地委书记。

徐尚武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2分区司令员。

李永安 八路军山东军区渤海军区3分区司令员。

李忠 八路军冀南军区1分区政 治 委 员 兼 中 共 冀 南 区 二 地 委 书 记。

易良品 八路军129师386旅773团团长、新7旅旅长冀南军区6分区司令员。

赵义京 冀南军区5分区司令员

陈耀元 八路军129师任团长。後担任八路军冀南军区5分区副司令员。

萧永智 八路军129师新8旅政委,1943年任冀南军区7分区政治委员。

袁鸿化 八路军冀南军区4分区政治部主任。

杨承德 八路军冀鲁边军区1分区司令员兼16团团长

夏祖盛 八路军冀南军区6分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

朱程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1分区司令员。

符竹庭 八路军115师教2旅政委、山东军区滨海军区政委兼中共滨海区委书记

安征夫 八路军山东滨海军区第一(滨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5年牺牲。

[编辑]新四军牺牲将领

(部分是皖南事变和国民党军战斗牺牲)

项英 新四军副军长 皖南事变

袁国平 新四军政治部主任 皖南事变

周子昆 新四军副参谋长 皖南事变

张正坤 3支队司令员 皖南事变

冯达飞 新四军2纵队副司令 皖南事变

王怀生 新四军1支队1团参谋长 皖南事变

徐锦树 新四军3支队5团团长 皖南事变

陈龙标 新四军1支队副官主任 皖南事变

黄诚 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 皖南事变

李子芳 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皖南事变

廖正文 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人事科长 皖南事变

沈韬 新四军3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皖南事变

项永章 新四军3支队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 皖南事变

林开凤 新四军5团副团长 皖南事变

彭雪枫.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

许言希 新四军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盱嘉支队司令员

叶辅平 新四军军需处处长

罗忠毅 新四军6师参谋长兼16旅旅长

王子清 新四军挺进纵队2支队副司令员

廖海涛 新四军6师16旅政委

彭雄 新四军3师参谋长

田守尧 新四军3师8旅旅长

高农斧新四军4师10旅政委

朱立文 新四军5师15旅副旅长兼43团团长

陈昭礼 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和代理省委书记,红七军前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新四军军长叶挺秘书,新四军驻武汉办事处主任,国民党第70军少将参议兼战时干训班主任

黄道 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中共中央江西省委书记

涂正坤 新四军上校参仪,驻平江留守处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

田英 新四军都昌留守处主任

邱金声 新四军2支队3团团长

萧国生 新四军1支队2团政治处主任,

胡发坚 新四军一支队参谋长,江抗第叁路副司令员,

王赤 江抗第叁路政 治部副主任

龙树林 新四军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

罗梓铭 新四军平江留守处中校主任,中共湘赣特委书记

叶辅平 新四军军需处处长

吴(火昆) 历任新四军3支队6团副团长,江抗副总指挥兼第二路司令员。

时雨 江抗总指挥部政治部宣教□

文明地 新四军5支队8团政治处主任

曹云露 新四军游击2纵队政治委员

王恩九 新四军驻确山竹沟留守处交际科科长

刘震英 新四军1支队新六团政治处主任

罗化成 历任新四军2支队政治部主任

丁宇宸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一团队参谋长

陈文甫 新四军6支队3总队8团副团长

鲁雨亭 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总队长

桂逢洲 新四军3支队新编第九团团长,

田丰 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曾昭铭 新四军3支队5团副团长,

杨木贵 新四军3支队军需主任

李宗南 新四军豫鄂游击支队作战参谋,豫鄂挺进纵队作战科长

仇兆柱 新四军灵北独立团政治处主任

刘树藩 新四军5支队8团政治委员

杨业珍 新四军鄂东独立团政治处主任

官楚印 新四军独立团团长

苏震 新四军豫鄂纵队《挺进报》编辑,襄西独立团政治委员

顾士多 新四军4支队9团团长

徐绪奎 新四军江抗第叁路参谋长,挺进纵队2团团长

徐世奎 新四军4支队7团政治委员

王友德 八路军总部野战医院院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叁团队政治处主任

高昆 新四军4支队9团参谋长

刘景胜 新四军5支队15团政治委员,独立2团政治委员

廖毅 新四军豫鄂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

邹志辉 新四军 豫鄂挺进纵队第五团队大队长,应城县大队大队长

王丰庆 新四军1支队独立1团团长

李复 新四军2支队独立2团副团长

漆承宏 新四军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独立2团副参谋长

周大灿 新四军游击支队1团3营营长

糜云辉 新四军游击支队1总队1大队政治委员

焦勇 新四军挺进纵队2支队鄂东独立团团长

杜剑秋 新四军2支队司令部参谋

徐赞辉 新四军1纵队新1团参谋长

雷根 新四军1纵特派员,新1团代政委

周桂生 新四军2纵队司令员

朱镜我 新四军政治部宣教部部长

胡荣 新四军3支队政治部主任

陈惠 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青年科科长

凌云 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政治部秘书科科长兼总务科科长

纪正 巢县独立营营长,江北游击纵队政治部 民运科科长

杨志华 新四军政治部秘书处文书科科长

林高峰 新四军2支队3团政治处宣教股长

李培根 新四军 扬中县县长

朱廉贻 观鹤自卫团团长,丹阳 自卫总团秘书长,新四军挺进纵队司令部秘书长兼6支队支队长,苏北临时行政委 员会秘书长,兴化县县长

杨常安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信应独立团团长

熊梦辉 新四军2支队3团参谋长,新3团团长

周达明 □沪游击纵队参谋长

刘保罗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抗敌剧团教员,鲁艺华中分院戏剧系主任

杨子仿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6团参谋长

郭守信 新四军南通县独立团政治处主任

吴载文 新四军1师3旅7团政治委员

蔡斌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信应独立团团长

韩达生 新四军 4师(目佳)杞太独立团政治委员

朱长清 新四军6师18旅54团团长

刘振瑜 抗大4分校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

宋毅 抗大4分校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

陈芳明 新四军4师11旅31团副团长

谢昆 鄂北支队副支队长,随枣支队政治委员

林英 海门警卫团政治处主任

胡晓初 新四军游击支队2总队总队长

朱松寿 新四军江抗第五路司令,

石坚白 新四军4师10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孙占彪 新四军南通独立团团长

刘全 新四军7师19旅57团政治处主任

李智 新四军襄南办事处主任

黄全德 鄂南挺进纵队独立五团政治委员

王苏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独立五团团长

赵伯华 新四军6师18旅51团参谋长

黄重厚 联抗独立支队支队长

王明星 新四军6师18旅55团参谋长1

邱东平 新四军1支队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兼陈毅秘书,鲁艺华中分院教导主任。

许晴 鲁艺 华中分院戏剧系主任

裴励 新四军3师7旅教导主任

周叔屏 新四军青龙潭留守处主任,安随应游击支队支队长

张裕生1支队队长豫鄂挺进纵队信应游击总队队长

周乐生 新四军6师16旅47团政治处主任

刘世模的个人简介

周骏鸣的捐弃前仇详细:

正像朱总司令预言的那样:游击队发展壮大了,迎来了改编抗日的机会。敌人虽然妄想利用谈判,消灭独立团,但终未得逞。

省委遵照中央和周恩来的指示,于1938年1月,将独立团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团长周骏鸣,政委林恺。 突然,有4000多人的土匪来游击区住下不走。根据群众请求,独立团决定打。

周骏鸣指挥各村庄的抗日自卫队连夜抢占山头,独立团手枪队突然向土匪司令部袭击,打垮了土匪,缴获80多匹马, 俘虏了土匪和不少枪支,自己无伤亡。

1938年3月8日,八团招开了抗日誓师大会,周骏鸣等率领全团1300多人,从邢集出发,奔向新四军四支队司令部所在地安徽省霍山县流破瞳。

1937年12月28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项英:“高敬亭部可沿皖山山脉进至蚌埠、徐州、合肥三点之间作战。”1938年5月,徐州失守后,军长叶廷致电周恩来建议:“迅速挺进至滁州、全椒以西,嘉山、明光以南,巢县以北,远定以南……活动更有利”。

周恩来征求四支队政治部主任戴季英意见后,决定让八团先进,并通知军部,电令八团东进皖东。八团到皖东后,归军部直接指挥。周恩来发给八团一部电台。周骏鸣和政委毫无畏惧地率八团打先峰,高唱《新四军军歌》东进。1939年春节,八团利用曹县至合肥之间的东山口小山打鬼子,鬼子把机关枪、大炮都用上了,打一天,也没敢前进,增强了军民的抗日信心。

1939年春节,八团利用曹县至合肥之间的东山口小山打鬼子,鬼子把机关枪、大炮都用上了,打一天,也没敢前进,增强了军民的抗日信心。

4月,八团开赴定远藕塘、滁县常山 等地活动。1939年4月24日,中共中央指示东南局并中原局,我党我军在皖东的中心任务是建立抗日根据地。

同年5月10日,津浦路东临时前委书记方毅和朱绍清率领由第八团第二营扩编的挺进纵队、第四支队战地服务团进入津浦路东地区进行战略侦察,开展抗日宣传和统战工作。

5月中旬,叶挺等领导到江北东汤池组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并指挥四支队继续东进。江北指挥部由张云逸兼任指挥,邓子恢兼任政治部主任。

6月叶军长到定远藕塘附近徐小集八团驻地,就部队东进津浦路东等问题作了指示。江北指挥部扩编所属部队,成立第四、第五两个支队。

7月,在藕塘的安子集宣告:以八团、挺进团和第3游击纵队为基础的第五支队正式成立。罗炳辉任司令员,郭述申任政治委员,周骏鸣任副司令。 新四军深入敌后作战,没有后勤供应,很难坚持。在此关键时刻,刘少奇于1939年11月底来到津浦路西江北指挥部。他连续召开干部会。传达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强调抗日要建家,建立自己的抗日政府。周骏鸣和方毅在路西指挥部,同刘少奇同吃同住。一天,少奇突然找他俩谈话:顽固派要打我们,你们回路东去,准备磨擦,不要怕,不磨擦就没有根据地。

他连续召开干部会。传达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强调抗日要建家,建立自己的抗日政府。周骏鸣和方毅在路西指挥部,同刘少奇同吃同住。一天,少奇突然找他俩谈话:顽固派要打我们,你们回路东去,准备磨擦,不要怕,不磨擦就没有根据地。

桂顽一七一、二三八师,加路西地方土顽武装,从3月4日起,大举向路西江北指挥部进犯。四支队和五支队主力迎战。敌众我寡战正酣。韩德勤呼应,指挥三十三师、翁达独立旅等部队,总共约2000余人,分散在路东各县。

半塔集是小镇,西北边靠小山。守卫半塔的部队主要是教导队300余人。司令部住在半塔集西南约3华里的苏郢。

1940年3月21日拂晓,韩顽2个团从半塔东进攻。顽军发动几次进攻,都被打退了。下午,周骏鸣用望远镜观察,发现有两个连的顽军从西北山往半塔集冲锋。顽军已三面包围半塔。在这危险时刻,周骏鸣率领特务连和机关等勤杂人员跑步支援。周副司令高喊:“哪个停止不前就枪毙!”大家狂打猛冲,敌人顶不住往后撤,部队夺回西北山头,解了半塔之危。 此后,路西成立了七个县政权,路东成立了八个县政权和路西、路东两个联防办事处,淮南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实现了刘少奇讲的抗日要有个家的目标。

周副司令高喊:“哪个停止不前就枪毙!”大家狂打猛冲,敌人顶不住往后撤,部队夺回西北山头,解了半塔之危。 此后,路西成立了七个县政权,路东成立了八个县政权和路西、路东两个联防办事处,淮南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实现了刘少奇讲的抗日要有个家的目标。

4月初,少奇率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进驻半塔集大田郢。 为巩固淮南抗日根据地,策应我江南部队向北,八路军南下部队向东发展,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中原局决定:五支队和四支队七团协同开辟淮宝地区。淮宝地区,即运河西,三河北,洪泽湖东,宝应湖西北的淮阴、淮安、宝应三县之间的地域。根据江北指挥命令,由罗炳辉、周骏鸣等组成淮宝战役指挥部。

8月2日夜,七团掩护,八团、十团强渡三河,突破韩顽33师两个团的防线,占领张集、新集。顽军驱使当地封建组织刀会攻击我军。刀会是迷信组织,相信刀枪不入,在当地盛行,人数成千上万。罗炳辉、周骏鸣到张集不久,看到街口八、十团被刀会像赶鸭子一样败下来了。周骏鸣陶出手枪跑上前,冲天开了几枪,大吼:“哪个再往后退,我就枪毙他刀会共和我军交战八次后被平息了。

6月,七团进抵新集。六八七团在蒋坝歼秦庆旅一部。我4个团由南向北推进,迫使顽军节节败退。15日,我军对据守双沟,仁和集、岔河镇的顽军两个团发起总攻,歼其大部,余逃往运河东岸,淮宝战役胜利,成立了淮宝办事处。后来,淮宝地区成为新四军四师和淮北的抗日根据地。

周骏鸣是开辟豫鄂边区桐柏山,淮南和淮宝三个根据的***之一,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了战功。

扩展资料:

周骏鸣是新四军著名将领,曾参加北伐战争、宁都起义、半塔保卫战、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曾先后任红五军团团长,河南省委委员兼军委书记,新四军四支队八团团长,二师参谋长,新二师师长,华东军区第二书记等职,

在周骏鸣长达30年的军旅生涯中,多次临危受命而终建功勋,多次面临险境却化险为夷,多次遭遇挫折却坦然面对,他的百年人生历经坎坷,军旅生涯壮如诗篇。

周骏鸣的生命延续到102岁,是名副其实的百岁老人。周骏鸣之所以能够长寿,与他的人品、性格有关,与他酷爱运动、一生勤劳有关。

周骏鸣为人正直,胸襟坦荡,性格豁达,临事坦然,喜爱打猎、骑车、溜冰、打网球。94岁那年,周骏鸣在北京带着家人去八一湖溜冰,年岁大了难以站立滑,他就坐着冰车滑,由于眼睛有些看不清远处,他不小心滑到冰水里,后来在游客和家人的救护下,才得以安全上岸。可回来后的第三天,他又嚷嚷着还要去溜冰。

道法自然,人随天性,或许,正是因为豁达开朗、自信勇毅、勤奋上进的禀赋和性格,才支撑周骏鸣跨越一个个沟沟坎坎,攀越一座座山岭险峰,达到生命的新高度、新境界。

百度百科-周骏鸣

人民网-新四军名将周骏鸣的军旅传奇

傅奎清的人物任职

刘世模,(1910~1952),安徽金寨县人,又名刘述刚。红四方面军高级将领。

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商南起义,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连长、营长,第11师33团副团长、团长,第12师师长,红4军副军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至第4次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勇敢作战,多次负伤。

1937年3月中旬,主要由原四方面军战士组成的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几乎全军覆没,消息传到延安,红军上下沉痛不已,激愤的情绪引发了对张国焘这位四方面军主要负责人的大规模批判。刘世模与许世友等人一道,参加抗大2队学习班。批判会上,刘世模对于被说成是“军阀”、“土匪”想不通,晚上睡不着,就用手枪对着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结果打偏了没死,成了重伤,被秘密送往医院救治。在那里,刘世模遇到了前几天因吐血而住院的许世友,并商量好逃到陕南打游击。后中央军事法庭以“企图拖枪逃跑未遂”罪,分别判处许世友等人6个月至1年半的徒刑:其中许世友1年半,刘世模1年。

抗日战争时期,刘世模曾因病返家休养。1939年后,任江苏六合县总队总队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独立第2团团长。参加了反顽、反“扫荡”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吉辽军区第6、第5军分区副司令员、第1军分区司令员,保安第2旅旅长,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20师师长。参加了新民、公主屯、大虎山等战斗和四平战役。

1952年6月4日在武汉病逝。

1937年10月参加中共秘密工作,任中共英山县委地下交通员,负责与罗田、霍山等地的交通联络。1938年8月至1939年夏在英山县金铺区负责党的组织工作。1939年9月起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政治处民运干事,1939年12月起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教导队学员,学习三个月,1940年3月起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教导队2队副政治指导员,1940年5月起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2团1连政治指导员。1940年8月起在新四军第4支队医院休养。1940年10月起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2团8连政治指导员。1942年8月起任新四军第2师6旅18团(原2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1942年12月起任淮南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43年3月起任新四军第2师5旅兼淮南路西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45年4月起任新四军第2师5旅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在安徽巢(县)无(为)和淮南津浦路西地区参加抗日游击战争,在定远县柏家圩伏击日军和黄庄歼灭伪军有功,被团长、政委授予头等奖。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5月起任新四军第2师5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

1947年5月起任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20师58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1949年3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5军74师220团代政治委员,9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5军74师220团政治委员。参加了苏中、宿北、孟良崮、莱阳、淄川、邹县、兖州、淮海、渡江等战役。在攻克兖州城中,任团副政治委员,所属团为主攻团之一,他跟随突击连攻入城内,负伤仍继续坚持战斗,直至全胜。曾在淮海战役围歼黄维兵团中,率部于大王庄与兄弟部队一起歼灭号称“英雄团”的国民党军第33团大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5军74师220团政治委员。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5军74师政治部副主任,1951年6月至1952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5军74师政治部主任。1952年3月至1953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兼华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党务科科长。1953年4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4月至11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组织部副部长。1953年11月起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69师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8年回国。1964年1月至1966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3军政治部主任。1966年2月至196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3军副政治委员。1969年2月至1975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23军政治委员。1971年8月至1977年11月任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75年10月至1977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1977年12月至1980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80年12月至1985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书记。1985年6月至1990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副书记。1988年4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关于“安徽省近现代人物介绍(14)”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向阳小娘子]投稿,不代表克拉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elaima.com/kela/706.html

(3)
向阳小娘子的头像向阳小娘子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向阳小娘子的头像
    向阳小娘子 2025年09月01日

    我是克拉号的签约作者“向阳小娘子”

  • 向阳小娘子
    向阳小娘子 2025年09月0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安徽省近现代人物介绍(14)”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安徽省近现代人物介绍(14)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 向阳小娘子
    用户090101 2025年09月01日

    文章不错《安徽省近现代人物介绍(14)》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