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柏叶的止血原理是?

网上有关“侧柏叶的止血原理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侧柏叶的止血原理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侧柏叶的功效介绍:

侧柏叶 (《药性论》)

异名柏叶(《金匮要略》),丛柏叶(《闽东本草》)。

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嫩枝与叶。

植物形态侧柏(《药性论》)又名:柏(《诗经》),扁柏(《滇南本草》),崖柏、香柏、黄心柏、扁松、云片柏,松蟠、片松、喜柏。

常绿乔木,高达20米,直径可达1米。

树冠圆锥形,分枝多,树皮红褐色,呈鳞片状剥落。

小枝扁平,呈羽状排列。

叶十字对生,细小鳞片状,紧贴于小枝上,亮绿色,端尖,背有凹陷的腺体1个。

雌雄同株,雄球花多生在下部的小枝上,呈卵圆形,长2~3毫米,具短柄,有5~10对雄蕊;雌球花生于上部的小枝上,球形,无柄,直径3~4毫米,鳞片3对,有时4对,下面2对下半部肉质突起,基部各生有2个直立胚珠,球果卵圆形,长1.2~2.5厘米,肉质,浅蓝色,后变为木质,深褐色而硬,裂开,果鳞的顶端有一钩状刺,向外方卷曲。

种子椭圆形,无刺,淡**,质柔软,长0.5厘米,径0.3厘米。

花期4月。

果期9~10月。

喜生湿润肥沃的山坡。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皮(柏根白皮)、树枝(柏枝节),种仁(柏子仁)、树脂(柏脂)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西藏地区所用的侧柏叶,为喜马拉雅柏木和曲枝柏的叶。

上述植物的种仁,在当地亦作柏子仁入药。

采集夏、秋采收,剪取小枝,晾干。

药材干燥枝叶,长短不一,分枝稠密。

叶为细小鳞片状,贴伏于扁平的枝上,交互对生,青绿色。

小枝扁平,线形,外表棕褐色。

质脆,易折断。

微有清香气,味微苦,微辛。

以叶嫩、青绿色,无碎末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0.6~1%,中含侧柏烯、侧柏酮、小茴香酮、蒎烯、石竹烯等;黄酮类中有香橙素、槲皮素、杨梅树皮素、扁柏双黄酮、穗花杉双黄酮等。

新鲜侧柏叶的粗制总黄酮含量为1.72%。

还含鞣质、树脂、维生素C等。

药理作用提取物对小鼠有镇咳(氨水法)、祛痰(酚红法)作用。

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所含之醇性皂甙祛痰作用较强,其镇咳成分可能为一种酚性甙。

对豚鼠的致喘无明显保护作用(组织胺喷雾法),但能舒张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并可部分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不能解除乙酰胆碱之致痉作用。

叶中所含之黄酮25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有明显镇咳作用,20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及1000毫克/公斤口服有明显祛痰作用。

叶中的有效部分提取物Ⅱ号(醋酸乙酯提取物)25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有明显镇咳作用,100及200毫克/公斤有明显祛痰作用。

可协同戊巴比妥钠之麻醉作用,明显减少动物之自主活动,故有中枢镇静作用。

此外,可舒张离体肠段平滑肌,且可明显解除组织胺与乙酰胆碱所致肠痉挛,事先给予则可阻断两者之致痉作用。

还可明显扩张兔耳血管,降低血压(麻醉猫)。

醇浸剂(1:180000)在试管中对结核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较水煎剂强1800倍,且与异烟胼有协同作用。

对肺炎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

侧柏叶、小叶冬青复方对肺炎欢球菌、流感杆菌、金**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及甲型链球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侧柏叶煎剂1:40对京科68-1型病毒有抑制作用。

其中所含之侧柏酮在其对动物无害的剂量(1~10毫克/公斤)时,既不影响大鼠的自发活动,也不改变其后天学得的行为(只是使此种行为更加协调),很大剂量也不影响大脑皮层的呼吸活动。

小白鼠口服60克/公斤,观察72小时,未见死亡,腹腔注射水煎剂半数致死量为15.2克/公斤,水煎剂醇沉淀后的制剂则为30.5克/公斤,毒性不大。

炮制侧柏叶:拣净杂质,揉碎去梗,筛净灰屑。

侧柏炭:取净侧柏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褐色,存性,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苦涩,寒。

①《药性论》:味苦辛,性涩。

②《本草图经》:性寒。

③《药品化义》:味苦涩,性凉。

归经入心、肝、大肠经。

①《药品化义》:入肝、心、脾、肺四经。

②《要药分剂》:入肝、肾二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

功用主治-侧柏叶的功效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

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崩漏,风湿痹痛,细菌性痢疾,高血压,咳嗽,丹毒,痄腮,烫伤。

①《别录》: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

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

②《药性论》:止尿血,能治冷风历节疼痛。

③《日华子本草》:炙窨冻疮。

④《本草图经》:杀五藏虫。

⑤《本草正》:善清血凉血,去湿热湿痹,骨节疼痛。

捣烂可敷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散血敷疮,同片糖捶敷。

亦治跌打。

⑦《医林纂要》:泄肺逆,泻心火,平肝热,清血分之热。

⑧《岭南采药录》:凉血行气,祛风,利小便,散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宜忌①《药性论》:与酒相宜。

②《本草述》:多食亦能倒胃。

选方①治吐血不止:柏叶、干姜各三两,艾三把。

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金匮要略》柏叶汤) ②治忧恚呕血,烦满少气,胸中疼痛:柏叶捣罗为散,不计时侯,以粥饮调下二钱。

(《圣惠方》) ③治鼻衄出血数升,不知人事:石榴花、柏叶等分。

为末,吹鼻中。

(《普济方》) ④治小便尿血:柏叶,黄连(焙研)。

酒服三钱。

(《济急仙方》) ⑤治蛊痢,大腹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靛色:柏叶(焙干为末)、黄连。

二味同煎为汁服之。

(《本草图经》) ⑥治小儿洞痢:柏叶煮汁,代茶饮之。

(《经验方》) ⑦治痔、肠风、脏毒、下血不止:柏叶烧灰调服。

(《百一选方》) ⑧治肠风、脏毒,酒痢,下血不止:嫩柏叶(九蒸九晒)二两,陈槐花一两(炒半黑色)。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普济方》侧柏散) ⑨治妇人月水久不断:芍药、柏叶(炙)各一两。

上二味,粗捣筛。

每服三钱匕,水、酒各半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圣济总录》芍药汤) ⑩治历节风痛,痛如虎咬,走注周身,不能转动,动即痛极,昼夜不宁:侧柏叶五钱,木通,当归、红花、羌活、防风各二钱。

水煎服。

(《本草切要》) ⑾治风痹历节作痛:侧柏叶煮汁,同曲米酿酒饮。

(《纲目》柏叶酒) ⑿治大人及小儿汤火伤:侧柏叶,入臼中湿捣令极烂如泥,冷水调作膏,涂敷于伤处,用帛子系定,三,二日疮当敛,仍灭瘢。

(《本草图经》) ⒀治高血压:侧柏叶五钱。

切碎,水煎代茶饮,至血压正常为止。

(《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⒁治深部脓肿:侧柏叶一两,白矾五钱,酒一两。

先将侧柏叶捣碎,又将白矾细粉置酒中溶化,再将侧柏叶倒入酒内和匀,调敷患处,每日换药二次。

(《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⒂治流行性腮腺炎:扁柏叶适量,洗净捣烂,加鸡蛋白调成泥状外敷,每天换药二次。

(《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⒃治鹅掌风:鲜侧柏叶,放锅内水煮二、三沸,先熏后洗,一日二、三次。

(《河北中医药集锦》)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慢性细菌性痢疾将侧柏叶晒干或焙干后研成粗末,加入18%的酒精,以浸漫药粉为度,浸泡4昼夜,滤取浸液。

每次50毫升(儿童酌减),日服3次,7~10天为一疗程。

共治114例,治愈100例,治愈率87.7%。

实验证明,本浸剂有较好的抑菌或杀菌效果。

如经煮沸、高压消毒,或加防腐剂,则会影响疗效。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取侧柏叶3700克,水煎浓缩成1:2的稠膏;另用侧柏叶300克研成细粉,拌入稠膏中,烘干,压制成片,每片重0.5克。

每日3次,每次4片,饭后服,连服10天为一疗程。

或用侧柏叶、鼠曲草(即佛耳草)各1.5两,制成片剂,一日分三次饭后服,连服10天为一疗程。

疗效:一单纯型:用单味片剂治疗538例,近期控制28例(5.2%),显效70例(13%);复方片剂治疗395例,近期控制1S例(3.8%),显效54例(13.7%)。

二喘息型:用单味片剂治疗179例,近期控制7例(4%),显效37例(20.6%);复方片剂治疗235例,近期控制6例(2.3%),显效29例(12.3%)。

副反应有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胃纳不佳、咽干、头晕等,不需处理,短时间内能自行消失。

少数病员曾出现皮疹瘙痒或眼睑、面部、下肢浮肿,可能系药物过敏反应,停药后即自行消失。

③治疗肺结核一静脉点滴:100%侧柏叶注射液20~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150毫升中,1小时左右滴完;二静脉注射:100%侧柏叶注射液20~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30毫升中,15分钟左右注射完毕。

64例患者经治1个月以上,临床治愈9例,显著好转6例,好转32例,无变化12例,恶化5例。

疗程一般为2个月,对新鲜结核病灶和浸润期疗效较好,对陈旧性结核及厚壁纤维空洞型疗效较差。

应用过程中未见毒性反应。

④治疗百日咳用新鲜侧柏叶(连幼枝)1两,加水煎成100毫升,再加蜂蜜20毫升。

如用干品,则每两煎成150毫升,另加蜂蜜30毫升。

剂量:1岁以内每次10~15毫升,1~3岁15~30毫升,4岁以上30~50毫升,均日服3次。

视病情需要连服1~3周。

治疗越早,疗效越高,疗程亦短。

配制本剂时可酌加防腐剂,否则超过4天即转酸味或起白沫。

侧柏以新鲜者效果较佳。

⑤治疗溃疡病并发出血剂型与服法:一煎剂:侧柏叶5钱,加水300毫升,煎成150毫升为1次量,日服3次。

二粉剂:以侧柏叶研末焙制而成,每次3克,日服3次。

除服药外,仍采用一般内科保守疗法,如静卧、保暖及流质饮食等。

疗效: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50例,大便潜血平均3.5天转阴。

对合并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的患者,止血亦较迅速。

除个别服药后有恶心外,一般无不良反应。

对照病例采用胃病饮食、补液、输血、镇静及凝血剂等,其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平均为4.5天。

有人认为侧柏叶对溃疡病合并出血的疗效超过乌贼骨与白及粉。

⑥治疗秃发用鲜侧柏叶浸泡于60%酒精中,7天后滤取药液,涂擦毛发脱落部位,每日3次。

观察13例(均为前额、头顶至后枕部脱发,斑秃不在此列),治后全部均见毛发生长,如能坚持连续涂擦并酌量增加药物浓度,则毛发生长可较密,同时也不易脱落。

名家论述①《本草衍义补遗》:柏叶,补阴之要药,其性多燥,久得之,大益脾土,以滋其肺。

②《本草经疏》:侧柏叶,味苦而微温,义应并于微寒,故得主诸血崩中赤白。

若夫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则略同于柏实之性矣。

惟生肌去湿痹,乃其独擅之长也。

③《本草汇言》:侧柏叶,止流血,去风湿之药也。

凡吐血、衄血、崩血、便血,血热流溢于经络者,捣汁服之立止;凡历节风痱周身走注,痛极不能转动者,煮汁饮之即定。

惟热伤血分与风湿伤筋脉者,两病专司其用。

但性味苦寒多燥,如血病系热极妄行者可用,如阴虚肺燥,因咳动血者勿用也。

如痹病系风湿闭滞者可用,如肝肾两亏,血枯髓败者勿用也。

④《药品化义》:侧柏叶,昧苦滋阴,带涩敛血,专清上部逆血。

又得阴气最厚,如遗精、白浊、尿管涩痛属阴脱者,同牛膝治之甚效。

⑤《本经逢原》:柏叶,性寒而燥,大能伐胃,虽有止衄之功,而无阳生之力,故亡血虚家不宜擅服。

然配合之力,功过悬殊,如《金匮》柏叶汤,同姜、艾止吐血不止,当无此虑矣。

若《济急方》同黄连治小便血;《圣济总录》同芍药治月水不断,纵借酒之辛温,以行苦寒之势,但酒力易过,苦寒长留,每致减食作泻,瘀积不散,是岂柏叶之过欤?

侧柏叶

侧柏叶

侧柏叶

Cacumen Platycladi Orientalis

(英) Oriental Arborvitae Leafytwigs

别名 扁柏、香柏、片柏、片松。

来源 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的枝梢及叶。

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20m。树皮淡灰褐色或深灰色,纵裂成长条片剥落。分枝密,小枝扁平,排成一平面。鳞形叶交互对生,正面1对扁平,有腺点,侧面1对龙骨状,盖于正面叶上。雌雄同株,珠花单生于上年短枝顶;雄球花有3~6对雄蕊,每一雄蕊有2~4花药;雌球花有4对珠鳞。球果有种鳞4对,成熟前肉质,成熟后木质,开裂,较厚,背部近顶端有1反曲的尖头,中部种鳞各有1~2粒种子。种子长卵形,无翅。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多栽培。除青海、新疆外,全国均有分布。

性状 茎枝类圆柱形,红棕色;小枝扁平,直径1~2mm。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质脆。气清香,味苦涩、微辛。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茴香酮(fenchone)、樟脑、乙酸龙脑酯、萜醇;并含桧酸(juniperic acid)槲皮素、杨黄黄素(myricetin)、山柰素、扁柏双黄酮(hinokiflavone)、蜡质等。

性味 性寒,味苦涩。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不止、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附注 种仁亦入药,名柏子仁,能养心安神、止汗润肠。

侧柏叶

(《药性论》)

异名柏叶(《金匮要略》),丛柏叶(《闽东本草》)。

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嫩枝与叶。

植物形态侧柏(《药性论》)又名:柏(《诗经》),扁柏(《滇南本草》),崖柏、香柏、黄心柏、扁松、云片柏,松蟠、片松、喜柏。

常绿乔木,高达20米,直径可达1米。树冠圆锥形,分枝多,树皮红褐色,呈鳞片状剥落。小枝扁平,呈羽状排列。叶十字对生,细小鳞片状,紧贴于小枝上,亮绿色,端尖,背有凹陷的腺体1个。雌雄同株,雄球花多生在下部的小枝上,呈卵圆形,长2~3毫米,具短柄,有5~10对雄蕊;雌球花生于上部的小枝上,球形,无柄,直径3~4毫米,鳞片3对,有时4对,下面2对下半部肉质突起,基部各生有2个直立胚珠,球果卵圆形,长1.2~2.5厘米,肉质,浅蓝色,后变为木质,深褐色而硬,裂开,果鳞的顶端有一钩状刺,向外方卷曲。种子椭圆形,无刺,淡**,质柔软,长0.5厘米,径0.3厘米。花期4月。果期9~10月。

喜生湿润肥沃的山坡。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皮(柏根白皮)、树枝(柏枝节),种仁(柏子仁)、树脂(柏脂)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西藏地区所用的侧柏叶,为喜马拉雅柏木和曲枝柏的叶。上述植物的种仁,在当地亦作柏子仁入药。

采集夏、秋采收,剪取小枝,晾干。

药材干燥枝叶,长短不一,分枝稠密。叶为细小鳞片状,贴伏于扁平的枝上,交互对生,青绿色。小枝扁平,线形,外表棕褐色。质脆,易折断。微有清香气,味微苦,微辛。以叶嫩、青绿色,无碎末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0.6~1%,中含侧柏烯、侧柏酮、小茴香酮、蒎烯、石竹烯等;黄酮类中有香橙素、槲皮素、杨梅树皮素、扁柏双黄酮、穗花杉双黄酮等。新鲜侧柏叶的粗制总黄酮含量为1.72%。还含鞣质、树脂、维生素C等。

药理作用提取物对小鼠有镇咳(氨水法)、祛痰(酚红法)作用。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所含之醇性皂甙祛痰作用较强,其镇咳成分可能为一种酚性甙。对豚鼠的致喘无明显保护作用(组织胺喷雾法),但能舒张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并可部分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不能解除乙酰胆碱之致痉作用。叶中所含之黄酮25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有明显镇咳作用,20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及1000毫克/公斤口服有明显祛痰作用。叶中的有效部分提取物Ⅱ号(醋酸乙酯提取物)25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有明显镇咳作用,100及200毫克/公斤有明显祛痰作用。

可协同戊巴比妥钠之麻醉作用,明显减少动物之自主活动,故有中枢镇静作用。此外,可舒张离体肠段平滑肌,且可明显解除组织胺与乙酰胆碱所致肠痉挛,事先给予则可阻断两者之致痉作用。还可明显扩张兔耳血管,降低血压(麻醉猫)。

醇浸剂(1:180000)在试管中对结核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较水煎剂强1800倍,且与异烟胼有协同作用。对肺炎球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侧柏叶、小叶冬青复方对肺炎欢球菌、流感杆菌、金**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及甲型链球菌等也有抑制作用。侧柏叶煎剂1:40对京科68-1型病毒有抑制作用。其中所含之侧柏酮在其对动物无害的剂量(1~10毫克/公斤)时,既不影响大鼠的自发活动,也不改变其后天学得的行为(只是使此种行为更加协调),很大剂量也不影响大脑皮层的呼吸活动。小白鼠口服60克/公斤,观察72小时,未见死亡,腹腔注射水煎剂半数致死量为15.2克/公斤,水煎剂醇沉淀后的制剂则为30.5克/公斤,毒性不大。

炮制侧柏叶:拣净杂质,揉碎去梗,筛净灰屑。侧柏炭:取净侧柏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褐色,存性,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苦涩,寒。

①《药性论》:"味苦辛,性涩。"

②《本草图经》:"性寒。"

③《药品化义》:"味苦涩,性凉。"

归经入心、肝、大肠经。

①《药品化义》:"入肝、心、脾、肺四经。"

②《要药分剂》:"入肝、肾二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

功用主治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崩漏,风湿痹痛,细菌性痢疾,高血压,咳嗽,丹毒,痄腮,烫伤。

①《别录》:"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

②《药性论》:"止尿血,能治冷风历节疼痛。"

③《日华子本草》:"炙窨冻疮。"

④《本草图经》:"杀五藏虫。"

⑤《本草正》:"善清血凉血,去湿热湿痹,骨节疼痛。捣烂可敷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散血敷疮,同片糖捶敷。亦治跌打。"

⑦《医林纂要》:"泄肺逆,泻心火,平肝热,清血分之热。"

⑧《岭南采药录》:"凉血行气,祛风,利小便,散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宜忌①《药性论》:"与酒相宜。"

②《本草述》:"多食亦能倒胃。"

选方①治吐血不止:柏叶、干姜各三两,艾三把。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金匮要略》柏叶汤)

②治忧恚呕血,烦满少气,胸中疼痛:柏叶捣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③治鼻衄出血数升,不知人事:石榴花、柏叶等分。为末,吹鼻中。(《普济方》)

④治小便尿血:柏叶,黄连(焙研)。酒服三钱。(《济急仙方》)

⑤治蛊痢,大腹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靛色:柏叶(焙干为末)、黄连。二味同煎为汁服之。(《本草图经》)

⑥治小儿洞痢:柏叶煮汁,代茶饮之。(《经验方》)

⑦治痔、肠风、脏毒、下血不止:柏叶烧灰调服。(《百一选方》)

⑧治肠风、脏毒,酒痢,下血不止:嫩柏叶(九蒸九晒)二两,陈槐花一两(炒半黑色)。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温酒下。(《普济方》侧柏散)

⑨治妇人月水久不断:芍药、柏叶(炙)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酒各半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圣济总录》芍药汤)

⑩治历节风痛,痛如虎咬,走注周身,不能转动,动即痛极,昼夜不宁:侧柏叶五钱,木通,当归、红花、羌活、防风各二钱。水煎服。(《本草切要》)

⑾治风痹历节作痛:侧柏叶煮汁,同曲米酿酒饮。(《纲目》柏叶酒)

⑿治大人及小儿汤火伤:侧柏叶,入臼中湿捣令极烂如泥,冷水调作膏,涂敷于伤处,用帛子系定,三,二日疮当敛,仍灭瘢。(《本草图经》)

⒀治高血压:侧柏叶五钱。切碎,水煎代茶饮,至血压正常为止。(《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⒁治深部脓肿:侧柏叶一两,白矾五钱,酒一两。先将侧柏叶捣碎,又将白矾细粉置酒中溶化,再将侧柏叶倒入酒内和匀,调敷患处,每日换药二次。(《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

⒂治流行性腮腺炎:扁柏叶适量,洗净捣烂,加鸡蛋白调成泥状外敷,每天换药二次。(《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⒃治鹅掌风:鲜侧柏叶,放锅内水煮二、三沸,先熏后洗,一日二、三次。(《河北中医药集锦》)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慢性细菌性痢疾

将侧柏叶晒干或焙干后研成粗末,加入18%的酒精,以浸漫药粉为度,浸泡4昼夜,滤取浸液。每次50毫升(儿童酌减),日服3次,7~10天为一疗程。共治114例,治愈100例,治愈率87.7%。实验证明,本浸剂有较好的抑菌或杀菌效果。如经煮沸、高压消毒,或加防腐剂,则会影响疗效。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侧柏叶3700克,水煎浓缩成1:2的稠膏;另用侧柏叶300克研成细粉,拌入稠膏中,烘干,压制成片,每片重0.5克。每日3次,每次4片,饭后服,连服10天为一疗程。或用侧柏叶、鼠曲草(即佛耳草)各1.5两,制成片剂,一日分三次饭后服,连服10天为一疗程。疗效:一单纯型:用单味片剂治疗538例,近期控制28例(5.2%),显效70例(13%);复方片剂治疗395例,近期控制1S例(3.8%),显效54例(13.7%)。二喘息型:用单味片剂治疗179例,近期控制7例(4%),显效37例(20.6%);复方片剂治疗235例,近期控制6例(2.3%),显效29例(12.3%)。副反应有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胃纳不佳、咽干、头晕等,不需处理,短时间内能自行消失。少数病员曾出现皮疹瘙痒或眼睑、面部、下肢浮肿,可能系药物过敏反应,停药后即自行消失。

③治疗肺结核

一静脉点滴:100%侧柏叶注射液20~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150毫升中,1小时左右滴完;二静脉注射:100%侧柏叶注射液20~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溶液30毫升中,15分钟左右注射完毕。64例患者经治1个月以上,临床治愈9例,显著好转6例,好转32例,无变化12例,恶化5例。疗程一般为2个月,对新鲜结核病灶和浸润期疗效较好,对陈旧性结核及厚壁纤维空洞型疗效较差。应用过程中未见毒性反应。

④治疗百日咳

用新鲜侧柏叶(连幼枝)1两,加水煎成100毫升,再加蜂蜜20毫升。如用干品,则每两煎成150毫升,另加蜂蜜30毫升。剂量:1岁以内每次10~15毫升,1~3岁15~30毫升,4岁以上30~50毫升,均日服3次。视病情需要连服1~3周。治疗越早,疗效越高,疗程亦短。配制本剂时可酌加防腐剂,否则超过4天即转酸味或起白沫。侧柏以新鲜者效果较佳。

⑤治疗溃疡病并发出血

剂型与服法:一煎剂:侧柏叶5钱,加水300毫升,煎成150毫升为1次量,日服3次。二粉剂:以侧柏叶研末焙制而成,每次3克,日服3次。除服药外,仍采用一般内科保守疗法,如静卧、保暖及流质饮食等。疗效: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50例,大便潜血平均3.5天转阴。对合并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的患者,止血亦较迅速。除个别服药后有恶心外,一般无不良反应。对照病例采用胃病饮食、补液、输血、镇静及凝血剂等,其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平均为4.5天。有人认为侧柏叶对溃疡病合并出血的疗效超过乌贼骨与白及粉。

⑥治疗秃发

用鲜侧柏叶浸泡于60%酒精中,7天后滤取药液,涂擦毛发脱落部位,每日3次。观察13例(均为前额、头顶至后枕部脱发,斑秃不在此列),治后全部均见毛发生长,如能坚持连续涂擦并酌量增加药物浓度,则毛发生长可较密,同时也不易脱落。

名家论述①《本草衍义补遗》:"柏叶,补阴之要药,其性多燥,久得之,大益脾土,以滋其肺。"

②《本草经疏》:"侧柏叶,味苦而微温,义应并于微寒,故得主诸血崩中赤白。若夫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则略同于柏实之性矣。惟生肌去湿痹,乃其独擅之长也。"

③《本草汇言》:"侧柏叶,止流血,去风湿之药也。凡吐血、衄血、崩血、便血,血热流溢于经络者,捣汁服之立止;凡历节风痱周身走注,痛极不能转动者,煮汁饮之即定。惟热伤血分与风湿伤筋脉者,两病专司其用。但性味苦寒多燥,如血病系热极妄行者可用,如阴虚肺燥,因咳动血者勿用也。如痹病系风湿闭滞者可用,如肝肾两亏,血枯髓败者勿用也。"

④《药品化义》:"侧柏叶,昧苦滋阴,带涩敛血,专清上部逆血。又得阴气最厚,如遗精、白浊、尿管涩痛属阴脱者,同牛膝治之甚效。"

⑤《本经逢原》:"柏叶,性寒而燥,大能伐胃,虽有止衄之功,而无阳生之力,故亡血虚家不宜擅服。然配合之力,功过悬殊,如《金匮》柏叶汤,同姜、艾止吐血不止,当无此虑矣。若《济急方》同黄连治小便血;《圣济总录》同芍药治月水不断,纵借酒之辛温,以行苦寒之势,但酒力易过,苦寒长留,每致减食作泻,瘀积不散,是岂柏叶之过欤?"

关于“侧柏叶的止血原理是?”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冷砚凝冰]投稿,不代表克拉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elaima.com/kela/1411.html

(3)
冷砚凝冰的头像冷砚凝冰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冷砚凝冰的头像
    冷砚凝冰 2025年09月06日

    我是克拉号的签约作者“冷砚凝冰”

  • 冷砚凝冰
    冷砚凝冰 2025年09月0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侧柏叶的止血原理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侧柏叶的止血原理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侧柏叶的功...

  • 冷砚凝冰
    用户090611 2025年09月06日

    文章不错《侧柏叶的止血原理是?》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