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长亭外,古道边”是谁写的,全文是什么-

网上有关“歌词“长亭外,古道边”是谁写的,全文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歌词“长亭外,古道边”是谁写的,全文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出自:近现代李叔同《送别》

原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译文:

长亭古道,送别故人,青草碧绿仿佛能够延伸至天际。晚风吹拂着柳枝轻动,斜阳依依,山水叠嶂。生命中些知己朋友啊,早已经天涯海角,万水千山,能留在身边的能有几人呢?

天的尽头,海的角落,当年的同学(知交),如今都散落到天涯海角。一壶浊酒尝尽剩下的欢乐,今夜别做那种让人心寒的梦了,别让美梦变寒冷。

长亭古道,送别故人,青草碧绿仿佛能够延伸至天际。此次离别什么时候能回来,到了回来的时候要尽快回来。

天的尽头,海的角落,当年的同学(知交),如今都散落到天涯海角。人生难得有相聚的机会,所以好好珍惜,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扩展资料:

《送别》是弘一法师出家前所作送别歌,也是送给挚友许幻园的歌曲,曲调极为优美!这首歌词共三段,一、三两段文字相同。第一段写景,选取了“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等典型的意象。

“长亭”、“古道”是古人送别之处,“芳草”在古诗词中暗喻离情,“晚风拂柳”写惜别,“柳”与“留”谐音,古人常用“折柳”表达远离愁别之情。笛声往往显得哀婉幽怨,表达离别的愁绪。

“山外山”指路途遥远,天各一方,在“夕阳”之下,只感受到友情的温暖、斜阳的温暖、晚风的温暖。这一段是环境的描写,但却描写离别场景下,渲染的离别时的哀怨。

第二段是全曲的高潮,表现离别的感慨,“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不过数十年,知交能有几人?好不容易的几个知交还散别大半。此时一别,何时再见?只好“一杯浊酒尽余欢”,一种无奈的凄美油然而生。

最后,用“今宵别梦寒”总括全篇,强调以后进一步的思念,惟有梦境。第三段重复第一段,意象上的强化和音韵上的反复,形成一种悠远回环之美。

整曲《送别》歌的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既有古典诗词的神韵,又通俗易懂,全歌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人在别时,听起来就倍感凄凉。

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中国处于新旧交替的时候,许多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常对未来迷茫,《骊歌》所倾诉的迷惘惆怅之情很能代表当时大所数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心绪,因此获得广泛的喜爱,并且赋予这首歌以当时的历史感和时代感的品格。

百度百科-送别歌

长亭外古道边的歌曲名。

歌名:送别 (Live版),歌手:朴树

所属专辑:朴树 猎户星座·专场

作曲 : John Pond Ordway,作词 : 李叔同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今千里, 酒一杯

声声喋喋催,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扩展资料:

《送别歌》,是一首由艺术家李叔同作词的中文歌曲。

歌曲背景

朴树在《大事发声》录音时唱的《送别歌》泣不成声,这首歌表达了不同的情感,无论你是在什么地方和什么人相遇或者想起你某位朋友、知己,这首歌都能让你脑海瞬间回到那段只有几分钟的时光,强有力的表达内心深处最留恋的情感,思念和回忆真是让人无法控制。

歌曲:送别 长亭外

歌手:李叔同

作词:李叔同

作曲:约翰·p·奥德威

歌词: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 惟有别离多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扩展资料

《长亭外》是李叔同写的一首歌曲,曲调取自于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这类型的美国歌曲在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

李叔同留学日本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长亭外

关于“歌词“长亭外,古道边”是谁写的,全文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香旋]投稿,不代表克拉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elaima.com/kela/1160.html

(4)
香旋的头像香旋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香旋的头像
    香旋 2025年09月04日

    我是克拉号的签约作者“香旋”

  • 香旋
    香旋 2025年09月0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歌词“长亭外,古道边”是谁写的,全文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歌词“长亭外,古道边”是谁写的,全文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

  • 香旋
    用户090403 2025年09月04日

    文章不错《歌词“长亭外,古道边”是谁写的,全文是什么-》内容很有帮助